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向來都是深受大眾歡迎,在去年開始正進行更新工程。與此同時,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展覽廳正舉辦「經典再現 ── 香港故事精華展」,保留常設展的精髓。「經典再現 ── 香港故事精華展」由常設展的八個展區,變成分為六個展區,包括史前香港與歷代發展、香港的民俗、香港割佔與早年發展、日佔時期、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以及結語,當中展出約460組精選展品及約210張照片。
從內容來說,展覽以線性的角度、由古至今來介紹香港歷史。五個展區各有不同的風格。筆者認為展覽內容的比例集中在香港近代歷史,尤其是鴉片戰爭後的香港。「經典再現」的內容可大概分為嚴肅歷史和大眾生活史。由展區三開始,展區不時出現一些奪目、精美的設計。相反,展區一的設計就比較平實,以簡介的方法,配以香港出土文物,來呈現由新石器時代到清時代的香港歷史,把香港歷史與中國歷代歷史聯繫起來。
從展覽平面圖(Gallery Layout Plan)來看,主要分為五個展區。展區的比例上並不相同,展區三和展區五是佔地最大,反映「經典再現」的主題傾向於近代香港的生活史。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這兩個展區的內容比較貼近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展品如《黃龍報》、《香檳》刊載香港實施制水的消息、「清潔香港運動」海報等。在展區三—「香港割佔與早年發展」和展區五—「現代都市及香港回歸」中,搭建一些舊香港社會場景。例如,用木板還原永和號店舖的擺設、貨物。另外,展區展示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消閑娛樂文化,當中設有一些舊式香港場景的佈置,如涼茶舖、雜貨舖、冰室、茶餐廳、舊式理髮檔等,最為吸引參觀者。
在展線設計方面,由於展場空間有限,在展覽設計上亦花盡心思,展覽利用成個場地空間,盡量利用所有空間,務求做到用盡場地空間。從展覽平面圖的設計中,不難發現展覽不只利用四邊牆來擺放,而是以類似迷路形式的設計,把展場的所有空間用盡。從展覽平面圖(Gallery Layout Plan)來看,展區三的範圍由展場上方一直向下延伸,參觀者更要穿過昔日香港的場景,產生走進歷史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覽的結語部分展示一套關於「香港故事」製作的影片。內容是由館長、設計師和文物修復員分享「香港故事」的製作點滴。
隨著近年世界各地「本土」、「在地化」的熱潮,博物館也許是了解我城的一扇窗。當然,博物館當中涉及的爭議亦會影響博物館的質素,如誰掌控「話語權」、誰人的故事被展示、誰人的故事不被展示,凡此種種,都影響著「香港故事」是否香港故事。不過,筆者不在這裡贅述了,留待大家判決。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