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農曆新年,吃團年飯、拜年是指定項目之一,只是這年受疫情所困,又被封區所擾,拜年活動也就取消了。只怕到百年歸老那刻,疫情依舊存在,各個節慶活動都消失於歷史之中。但若我真的老去,我會告訴我的孩子孫兒 — 農曆新年其實是個小孩都能賺錢的節日!
還記得舊時還存在農曆新年時,我們作後輩的拜訪親朋好友家門,能用一句「恭喜發財」的魔法代替打招呼,那刻長輩們便會像真的發達了般賞以我們利是,每每有求必應,比黃大仙還靈。而這也是香港孩子的主要零用錢收入,若逗得多、多走幾趟便能盤滿缽滿,完美體現多勞多得。
當然利是裡頭裝的錢因人而異,小時候我就知道給予利是錢的多寡就代表那個人的家境狀況。還記得有一年吃團年飯時,我一個表弟看到我爸爸,便劈頭大喊:「啊!十蚊叔叔呀!」,讓我不禁大笑起來,哪會有人這麼認人的?雖然我對表弟的印象是「五百元姨姨的兒子」就是了。
若然「恭喜發財」真的是一句使人能在片刻之間發達的魔法,世界該多麼美好,沒有貧窮、沒有欺詐,也沒有煩惱。既然「恭喜發財」不是魔法,為何新年賀詞何其多,可我們聽到的,卻總是恭喜發財,第二才是身體健康?利是裡頭裝著的再也非唐朝時使用載有祝福字句的紅紙,而是銀紙,金錢與發達仿佛反映著人最殷切的願望。在潛而默化下,金錢本位的思想植根在孩子的心中,從小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塑造功利的大眾價值,足見「恭喜發財」其實是一句咀咒。
當然,我還未老去,成家立室之前還是在此祝福疫情能早日完結,農曆新年活動回復正常,社會一片安寧,利是多多益善,人人恭喜發財。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