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執迷不悟的文科仔,誤入歧途,面對畢業後找工作的巨大壓力,終感到懊惱與徬徨,只能寫下懺悔錄,以減輕我的罪孽:
致親愛的親友,你們為我的前程費煞思量,卻枉廢了你們的心思。現在我終於明白你們的苦心,可是我的資質實在無法成為公認的「成功人士」。我並不是想寫一篇矯情催淚的心靈雞湯,或是賺人熱淚的勵志文。反之,把心一橫揭開瘡疤,為自己犯下的過錯而反思,並警惕日後的文科仔不會重蹈覆轍。
「讀文科有甚麼用?將來可以做甚麼工作?老師還是公務員?」這種陳腔濫調的問題,對一眾還在象牙塔生活的莘莘學子來說,固然格外不屑。於我而言,心中更是無名火起,腦海中想了一千個對白來反擊,指著對方痛罵他滿身銅臭。不過,為了不要與其他人一般見識,保持讀書人形象,才把這惡氣嚥下。然而,為什麼要讀文科?我想,讀文科的學生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對於文科有強烈興趣,誓死把魯迅海德格史記紅樓夢傾城之戀讀到廢寢忘食方才罷免。二是自問對於數理一竅不通,對專業科目又無法高攀,更不擅於在商業世界中打滾,思前想後,唯有讀文科好像比較合適。
「讀文科有甚麼用?」這個問題固然令人生厭,卻不無道理。這個問題的精癥不在於單純的諷刺,還有實質數據、業績表現所支持。經歷了數年大學的光景,就算初生之犢不畏虎,在應徵工作時,才發現自己缺乏競爭力。在求職路上跌跌碰碰的我,不禁問了自己一句:「讀文科有甚麼用呢?」自以為得到了不錯的成績,就算不是天之驕子,也自恃不難找工作。然而,事實上一紙文憑上的分數並不能量化成人工,一個A可以換到多少錢,一級榮譽畢業又可否保證到面試的機會?再者,文科仔履歷也無法討老板的歡心。幾經荊棘,我終算找了一份文化類的工作,能夠勉強糊口,已算萬幸,已不奢望如何飛黃騰達。不少文科仔在將近畢業之時,因抵不住現實生活的壓力,忽然滿懷教育之熱忱,由不滿、討厭教育制度變為被馴服了,轉身報讀教育文憑。稍為現實的同儕就投身政府、賣保險、服務行業。也許放下身段,才能走得更遠,他們起碼賺到穩定生活。若驚覺職場驚濤駭浪,繼續深造又如何?但好像只是繼續逃避社會,恐怕是不斷地把自己的無用變成更大。
環觀身旁的朋友,個個成為護士、社工、工程師、教師、ibanker,對照之下,我彷彿成為了異類。古有莊子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是讚嘆不成材的樹沒有被人斬掉。然而,以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說,現實社會弱肉強食、汰弱留強,我的「無用」沒有被誰欣賞才是合理。若是以「阿Q精神」來說,我的「無用」、「無大志」,也突顯別人的「有用」、「能幹」、「叻仔」。想到此處,眉頭一緊,苦笑一聲,禁不住怪責自己擅長的東西是如此無用。世界殘酷,社會制度與價值觀非文科仔可螳臂擋車。有用與無用誰能作定斷嗎?懺悔過後,與其自怨自艾,不如老土一點,借用《華嚴經》中的一句:「心如工畫師」,一切一切都由心境來決定。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