襯住最近11月27日的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我把一直以來想要的東西整理了個購物清單,然後於Amazon逐一格價後大舉掃貨,像報復性消費般買了一大堆有的沒的東西。近期由於疫情回溫,筆者需要在家工作和上課,因此購買的貨品都以家品為主。而其中一個購買的產品,卻好用得讓我出乎意料,便想著為它寫個簡單的開箱及使用心得 — 它就是Sony的無線降噪耳機WH-1000 XM4。
筆者於11月27日當天在Amazon上購買,折合約$2,000港元,12月1日便從美國寄送到家中,十分快捷。從箱子打開,便是我們今天的主角Sony WH-1000 XM4。
從側面拉開盒子,便看到一個精美的收納包,造工細緻小巧,帶出街也十分方便。
收納包的設計隔層簡單,除了有XM4外,充電線及轉插線都一併收納在其中。
XM4十分輕,拿上手只比IPhone 11 重少許,而且機身經重新設計打造,除了比上一代XM3加長了頂部的綿花,也加厚及加寬了了左右兩側耳柄,使整體更符合人體工學,受力平均,頭頂不再有受壓感。
打造絕對寧靜的環境
開箱過後,再來說說這一星期使用的心得,筆者之前從未使用過任何頭戴式降噪耳機,也不太追求卓越的音質,只望能夠利用耳機的降噪功能,打造出一個寧靜的環境,能集中精神工作。平日在家工作和上課,經常被家人騷擾,加上各種由電器發出並混集而成的噪音,也不自覺的讓人失去專注力,而XM4採用QN1 音頻降噪處理器,對於環境音採樣運算達每秒700次,當筆者戴上耳機後,窗外的噪音及街外行車聲便完全隔掉,連家中的風扇及廳中的電視聲都能抹去,像是把聽覺關掉般與世隔絕,使人能夠專注於手頭上的工作而不會分神。而當拿下耳機後,便仿佛有種回到現實的神奇感覺。
人性化的智能耳機
Sony WH-1000 XM4 是兩年前的WH-1000 XM3的進階版,整體硬件沒有甚麼重大改良,不過卻在人工智能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可說是上一代的完全版。XM4除了增加收音mic以改良通話的質素,也比上代增加了「智能聆聽技術」Speak-to-chat,當使用者說話時能切換至環境通透模式,能放大周遭環境的聲音,與人直接溝通。經實測後,別人在旁邊向使用者搭話時並不會觸發,但一但筆者回話就能啟動,十分聰明,省去拿下耳機的麻煩。而另一新設的賣點是「裝置多點連接」,XM4能在兩個裝置間迅速切換,當有電話打進來的話也不用切斷一方的藍芽再重新連接,十分方便,更人性化。
比入耳式降噪耳機更舒適
本人在此之前曾用過Airpods pro,降噪效能經每次更新後每況愈下,而音質只能說是勉強合格,高頻和低頻都不突出,XM4的聲音則較為紮實,人聲較突出,拿來休閒聽歌也有不俗的表現。另外,入耳式耳機的通病是戴久了耳洞會痛,不習慣戴的人甚至會紅腫脹痛,需要額外購買合適的耳塞或耳綿,只是筆者始終不習慣使用入耳式,所以不得不物色頭戴式的降噪耳機。不過,一般的頭戴式耳機通常戴得久頭頂及耳仔都會有不適(被戲謔成「大牛龜」),前一代XM3為人所詬病的正正就是舒適度,但歸功於Sony對XM4的重新設計,耳機重量適中,且貼合整個頭部和耳朵,筆者持續戴了6小時也沒有不適感,在家使用完全沒有問題。
總括而言,Sony WH-1000 XM4是一個在家工作神器,它帶給我一個全新的工作及讀書體驗,整體表現也絕對對得住兩千元的價碼。不過筆者也不建議在通勤時使用頭戴式耳機,畢竟體積比入耳式耳機龐大,在轉車或下車時收納都頗麻煩。只是如果你也跟我一樣面對WFH的問題,想創造一個寧靜而舒適的環境工作,不妨也試試這個XM4吧。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