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然說起日本美學,你會想起甚麼呢?無印良品的簡約擺設?還是葛飾北齋的浮世繪?筆者在日本旅行時,看到當地的建築、擺設總是如斯優雅,不禁思考日本的美學為何如此令人著迷。要了解日本美學,或者從《陰翳禮讚》中得到答案。

日本特色的現代化?

作者谷崎潤一郎生於1886年,正值明治維新,日本社會正急速變化。當時日本社會追求西方的現代化模式,而他早年也如許多熱心社政的青年人一般,熱切地追求西方文化。但是,隨著日本逐步現代化,傳統文化慢慢被遺忘,現代化的生活模式令日本文化失去了原有的菱角,本土美學、藝術也失去了原來的面貌。當作者步入老年時,他慢慢反思日本因追求現代化發展所付出的代價,而寫下了《陰翳禮讚》。

他在書中開首時,提出了幾個實際問題,如建造日式房子時,應該如何配搭現代化的配件,包括水電瓦斯、暖氣、照明、衛生設備。作者認為如果日本人能夠擁有自己國民性的現代化產品或會更好。而且這樣帶出一個問題,就是日本現代化的同時,是跟隨西方文化,還是有自己特色地現代化呢?他以攝影為例,提出「如果我們具備了自己固有的照相技術,就能攝取適合我們的皮膚、容貌和風土人情的照片了」。這是顛覆了人們對於現代化產品的想像與認知。首先,人們講求現代化的過程下,產生的生成物影響了各國本來的國民性、風土人情,如科技、時間管理。其次,每當人們追求現代化的時候,總是以最快、最新、最有效率為目標。這樣的現代化缺乏人性,令人類面對著世界的急速變化而萌生對人、社會、世界的疏離感。然而, 谷崎潤一郎反以國民性、民族等概念,來思考現代化能否有更多的面向 — 屬於日本的現代化。因此,他在文中反覆強調現代化產品與日本文化之間的矛盾,如「留聲機、無線電等如果是日本人發明,我們就能製造生產更加發揮我們自己的聲音與音樂特長的樂器了」、「於是一如我們迎合機器一樣,反而將我們的藝術本身歪曲了」。

日本家居美學

作者第一個重點描寫的是廁所。廁所本是髒亂之地,但是作者把如廁描寫成一件賞心樂事,以詩化的字眼來描繪箇中的氣氛 — 綠蔭深幽、綠葉的芬芳與青苔氣味。在谷崎潤一郎看來,日本的廁所很乾淨,更彌漫著昏暗、清潔與靜寂,他甚至指出歷代作者都曾在廁所得到無數靈感。這種看似滑稽說法,卻蘊藏了日本文化在當中。他指廁所必須建於離開主屋稍遠的地方,把日常生活的空間與如廁分開。谷崎潤一郎認為廁所最可以歌賦風流,在廁所中感受紙窗下微弱光的沐浴,亦或眺望窗外庭院的景色。

日本建築,講究光線。木質建築物保留了一下唐朝的風格,用紙扇、紙門,然後用很多的格子窗櫺,那如夢似幻的光芒,令人眼前蒙蒙朧朧。因為光線不是透過玻璃窗進來那麼亮,而是在紙張中反射微弱的光線

陰暗中蘊含溫潤之光

從書名拆解,就是歌頌黑暗。為什麼歌頌陰暗?因為在谷崎潤一郎看來,日本最美的地方,就在於它的陰暗。他指的陰暗,不是完全漆黑一片的那種,而是微弱的光線在黑暗中徘徊,既黑且光。在此不得不提和紙。這是日本人把中國的造紙技術,帶回日本發展而成的紙張。從和紙的紋理總可以感受到溫溫然的感覺,得以心平氣靜。同樣是白色,西洋紙的白與和紙的白便不同。西洋紙的紋理能反射光線。而唐紙表面的紋理,光靜溫潤。

黑之所以存在,正因為「白色」存在與輝映。同樣地,西方所喜愛的「白」,西方人多喜歡用銀鋼鐵鎳製品研磨的晶晶亮亮,是一種比較外露的美。反之,東方人喜愛的「白」,是靄靄內隱隱含光的玉石的玉光。這種美學與大和民族的性格特徵有關,他們追求的是醇厚的光芒,是一種含蓄的、內歛的美學。

關於專欄

文餘

文餘

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

發表留言